按出版社浏览 |
您所在的位置:万象城万象城官网首页 > 产品推荐 > 品牌图书
品牌图书
病毒循环:从netscape、ebay、paypal到youtube、facebook、twitter,病毒营销如何造就伟大的企业
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 者: (美) 亚当·潘恩伯格 (adam.l. 出版时间:2013-04 isbn:9787213054112 开本尺寸: 16开开 定 价:56.90元 印 次: 1 目录 第一部分 病毒营销的建立 第1章 特百惠与理家会模式:病毒营销的雏形 特百惠太太军团 推荐人模式 庞氏骗局 第一个合法的病毒营销行为 理家会,唯一的销售渠道 社交网络与“全面服务精神” 拓展病毒循环的利器 病毒营销先锋 特百惠/安利 病毒式策略:推荐人模式 第2章 马赛克传奇与网景繁荣:第一轮网络病毒营销 马赛克,互联网上第一件畅销品 网络效应 网景,马赛克杀手 绝无仅有的浏览器 点燃网络繁荣的星星之火 网景时代的终结 病毒营销先锋 网景 病毒式策略:有机式 slide 病毒式策略:邀请人模式 第3章 ning的双重病毒:病毒营销模式的建立 病毒系数 新一轮病毒式风险投资好机会 双重病毒式循环 形成理想的病毒循环 病毒式循环公司的共性病毒 传播的平原 病毒式传播的3大创新 病毒式传播的负面影响 病毒营销先锋 ning/crushlink 病毒式策略:邀请人模式、有机式 第二部分 病毒营销的传播 第4章 免费的hotmail:病毒广告营销 最有价值的应用软件 第一项网页邮件服务 来hotmail领取免费邮件帐户吧 难以超越的优势 病毒营销先锋 hotmail/hot or not 病毒式策略:有机式 第5章 《四眼怪物》,数码变革:个人生活真人秀 病毒营销之机 四眼怪物 战栗汪洋 互联网,一个环绕在地球表面的大脑 音乐,煤矿里的金丝雀一场病毒式真人秀 传统媒体广告的衰落 病毒营销先锋 《四眼怪物》/itunes 病毒式策略:有机式 第6章 曼妥思-健怡可乐喷泉风暴:病毒视频营销 广为流传的喷泉效应 循环玩笑,病毒式幽默 展示价值观,而非强行推销 不做没创意的事 病毒营销先锋 曼妥思-健怡可乐喷泉视频 病毒式策略:有机式 skype 病毒式策略:邀请人模式、有机式 第三部分病毒营销的网络扩张 第7章 ebay崛起:跨越病毒式扩张 病毒式企业的扩展性难题 ebay的致命缺陷 无法扩展,你就输了 从生死边缘到技术上的救世主 永不掉线原则 病毒营销先锋 ebay 病毒式策略:有机式 linkedin 病毒式策略:邀请人模式、有机式 第8章 paypal,第一个堆叠式网络:构建病毒式协同 confinity,只依附一家公司 艳惊四座的paypal 用人情寻求病毒式扩张 将paypal支付网络堆叠在ebay上 paypal保卫战 病毒营销先锋 paypal/x.com 病毒式策略:金钱诱惑、有机式 第9章 flickr,myspace与youtube,易传播的易传播品,易堆叠的易堆叠品:扩展病毒式平原 flickr,第一个堆叠在博客圈上的病毒式网络 myspace,第二个堆叠式生态系统 youtube,比病毒式网络更强大的病毒式网络 病毒营销先锋 flickr youtube 病毒式策略:有机式 myspace 病毒式策略:邀请人模式、有机式 第10章 bebo,破解增长难题:调整病毒系数 让病毒系数越来越高 病毒模式的建立 临界数量,病毒式循环的完成 遭遇破窗理论 病毒营销先锋 bebo friendster 病毒式策略:邀请人模式、有机式 第11章 facebook,社交网络之王:建立病毒式集群 社交网络的世界版图 facebook,全球社交网络的楷模 谁是谷歌的死敌? 大器未成的社交网络 形形色色的社交微件 slide,facebook的头号对手 病毒营销先锋 facebook rockyou 病毒式策略:邀请人模式、有机式 第12章 将社交转化为资本 迈向盈利之路 商人与消费者的军备竞赛 通往个人信息的口令 信息套利,而非敲诈 新的广告单元,时间而非点击率 病毒营销先锋 tagged 病毒式策略:邀请人模式、推荐人模式 lotame craigslist 病毒式策略:目标用户 作者简介 亚当·潘恩伯格(adam. l. penenberg),纽约大学新闻学教授、商业与经济项目部助理主任,《福布斯》杂志前高级编辑以及forbes.com网站记者。1998年,因揭露《新共和》杂志(new republic)连续造假者史蒂芬·格拉斯(stephen glass)而广受关注。 一直为《连线》、《经济学人》、《快公司》、《福布斯》、《纽约时报》等多家权威财经媒体撰稿。 内容简介 全世界最成功的企业之中半数都是白手起家的,它们靠病毒营销发展壮大。这种盈利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起点之低的创业方式,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病毒循环》正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全球病毒营销案例大全。 《病毒循环:从netscape、ebay、paypal到youtube、facebook、twitter,病毒营销如何造就伟大的企业》讲述了包括netscape、ebay、paypal、youtube、facebook、twitter在内,全世界最成功企业的病毒营销案例。任何企业,无论是微不足道的起步者,非盈利性组织,还是纷繁庞杂的跨国集团——通过阅读《病毒循环》,都能利用病毒营销打破传统的力量,通过科技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因此,《病毒循环》是任何希望通过引发病毒循环,促进企业收益的企业家、社会化媒体及科技界人士必备的读物。 文摘 第3章 ning的双重病毒 病毒营销模式的建立 若想了解病毒循环扩展的原理,从马克?安德森最新成立的公司ning下手无疑是最好不过的了。他的公司坐落在硅谷,离facebook公司不过几个街区之遥,沿谷歌所在的那条路往下走几步就到了。自从2007年2月发布了号称“万能社交网络”的免费diy社交平台后,该公司规模就自动成长了起来。随后4个月内,平台上的网络数量达到了6万个左右;6个月后,这一数字变成了8万个。年底时,平台上已有了15万个网络,并在随后的6个月里又增长了约32.5万个网络,使得该期间内每天用户增长达到了2000个。 据统计,截至2009年4月份,ning已经拥有了2900万名用户(平均每月增长200万人)、130多万个社交网络(每天有3500个新的小组被创建)和每月27亿页的网页浏览量。ning平台上约40%的社交网络都源自美国之外的国家,已有来自200多个国家的用户注册了帐户。此外,ning也为用户提供包括中文、日文、西班牙语和德语在内的多语种界面。按照这个速度,不出几年,ning就能够为近千万名用户搭建数以百万的社交网络,拥有每天好几十亿的网页浏览量。 病毒系数 用户们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张贴评论、提问,发布照片和视频,涉及内容五花八门:从育儿心经到佩兹糖果盒(pez dispenser),从电影到摩托车再到母爱,从电视剧到定制车辆再到泰拳。各种各样的小组层出不穷,包括马匹爱好者、游戏迷、同性恋、健康、信息科技、斯卡音乐(ska music)、城市生活等。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小组与大麻和斯托纳文化有关,但他们却对此只字未提。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就有将近10万名网友加入了由系列小说改编而成的吸血鬼电影《暮光之城》的万象城官网小组。另外,hip-hop领军人物“50美分” (50 cent)的社交网络也吸引了数以十万计的组员(而且现在每天都还在增加),成了另一大热门网络。 克里斯?罗梅罗(chris“broadway”romero)是thisis50.com网站的创意总监和唱片公司g–unit的制作人。他评价ning“乍看之下像是和tmz.com网站一样的娱乐业新闻、谣言、评论博客,但在让用户与名人们相互交流、沟通这一点上,却是其他网站无法比肩的。”罗梅罗常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mv和电影片段。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完全绕过唱片公司,在网站上直接向大众发布音乐和视频。对罗梅罗而言,它“就是一个新的娱乐平台”。 理论上而言,一个ning小组就是一个艺人独自拥有、独自掌控的商业平台;成千上万的小组则共同构成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商业宇宙。实际上,即便是在网络内部,这样的成长也在不断进行。当网络内部的注册用户超过150人以后,它就达到了“无法取代点”(nondisplacement),即便组织者什么也不做,它也能保持持续增长。 原因就在于,当人们搭建好一个社交网络后,会自然而然地邀请朋友、家人、同事和其他志趣相投的陌生人注册加入。而新注册的成员也会继而邀请更多的网友一道加入。源源不断的用户使ning的“病毒系数”(新成员带来的用户人数)大大超过了1,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表3—1中,光速创投的风投家、rockyou公司的投资人杰里米?刘(jeremy liew)展示了当病毒系数分别为0.6、0.9和1.2时,其间的微小差异给人数增长速度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表3—1中将初始用户数假设为10,而图中的“时间”则表示网络成员邀请新用户加入的周期,这一周期通常为2周至8周。在最开始只有10名用户的情况下,当病毒系数为0.6时,增长曲线在总人数达到25人时转平,可增加15名用户。当系数为0.9时,在最终获得75名新增用户后,增长速度便迅速放缓。但当病毒系数变为1.2时,在同样只有10名初始用户的情况下,我们最终能够收获1281名新增用户(见表3—1)。在折线图中,当病毒系数为1.2时,折现表现为指数曲线的形式(见图3—1)。 至于ning,安德森估计其病毒系数达到了惊人的2.0:根据平均估算,每注册一名用户,当天就能再带来另一位用户。第二天,她又会带来4名用户;第三天带来8名;一周之内,就能达到128人。而每一位因她而来的用户所吸引来的新会员,又会是她所吸引人数的两倍。如此一来,其增长率曲线的倾斜率几乎是当病毒系数为1.2时曲线斜率的两倍,这也是为什么ning网络上的用户数量每5个月就翻一倍的原因。“这就是用户累积的力量,这样的增长率是完全可以预见的。”ning的合伙人之一,前高盛集团投行家吉娜?比安基尼 (gina bianchini)说。 如果ning的预期增长偏离了轨道,其原因往往是网站的操作性能出现了问题。有时候是网页加载速度不够快——哪怕几毫秒的耽误都会影响到病毒式传播,有时候是由于用户页面的大小和形状出现了改变,这种种因素都会对 病毒系数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ning的用户增长曾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下滑。通过不断寻找诱因,比安基尼的工程师们发现罪魁祸首竟是(为保证信息安全)需要注册用户重复输入密码的新注册系统。于是他们及时修改系统,ning的病毒系数立即回升到了2.0。 2009年1月,由于发现含带成人信息的社交网络所带来的收入低于运营所需资金,加之广告合作方对色情信息避之不及,ning最终关闭了“红灯区”。此外,这类社交网络的存在也由于侵犯《数字千年万象城官网的版权法》(digital millenium 万象城官网 copyright)而遭到政府的多次警告。更为严重的是,ning上合法的成人社交网络的数量越多,张贴的非法儿童色情信息也就会越多。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网站就必须向fbi报案。在清除了一系列色情社交网络之后,ning的用户量一度出现了20%的下滑。但是仅仅5周之后,用户人数便恢复到了之前的水平,ning也随之回归了发展轨道,成长速度更加快了。 新一轮病毒式风险投资好机会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加州人,35岁的比安基尼拿到斯坦福的mba学位后开办了一家小软件公司,做跟踪和衡量广告效果的生意,随后结识了安德森。安德森当时还是一家公司的董事,但由于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公司不幸垮台了。他和比安基尼交往了一段时间后成了好朋友。安德森曾经成功打造了网景,并在1999年的时候以42亿美元的价格将其转手给了美国在线。后来他又将自己的名为opsware的网络自动化和服务器公司以16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惠普;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开始寻求下一个价值10亿美元的大买卖了。他下定决心,这次不会再干万维网的生意了。 安德森依然对网络泡沫的破灭耿耿于怀。2000年3月,当得知纳斯达克指数较最高时期狂泻了80%之后,安德森就认定再也不会有人做万维网的生意了。但当时正在给迈克尔?奥维兹(micheal ovitz)做咨询的比安基尼却另有一套想法。正如沃伦?巴菲特所言:“别人恐惧时你该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该恐惧。” 比安基尼知道不少她称之为“车库里的病毒性产业”的灵活的小公司都在这场大毁灭中成长了起来。这其中就包括craigslist(分类广告网站)、paypal、hot or not(根据图片中美女性感程度评分的网站)以及由两名哈佛物理系学生创办的价值百万美元的邮件约会网站crushlink和仅凭自动提醒用户重要日期就实现了一年300万美元收入的“生日警报”(birthday alarm)。当然,还少不了正在向1000亿市场容量目标进军的谷歌和2003年成立于洛杉矶的年轻公司myspace,其发展前景也十分乐观。比安基尼认为,眼下正是开始新一轮病毒式风险投资的好机会。 安德森也慢慢看到了一线生机。他发现,由于人们听到的只有坏消息,没有人愿意出钱投资这一产业,整个病毒性网络行业都处在资金不足的状态。根据比安基尼所提供的数据,对互联网行业的投资存在5年空档期,这使他意识到了先下手为强的重要性。此外,20%-25%的传媒公司一旦意识到自己正处在竞争落后的危险之中,就会增加支出,购买新的产品和服务。在研究到底什么类型的网站才能在互联网上蓬勃生长的时候,他想到了ebay、paypal、myspace等其他增强了撰写博客、分享照片、提供评论等功能的网站。于是,他决定将所有这些类型的网站都融合到一个可以实现病毒式传播的统一平台上来。与比安基尼吃早午餐的时候,安德森建议打造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就这样,由安德森自己掏100万美元作为启动资金的ning(平安之意)就诞生了。 他们就这样组成了一对奇特的搭档:安德森身材瘦长——这位程序员出身的管理者身高1.9米,顶着一颗鸡蛋形的大脑袋,人人都知道他在《时代周刊》封面上那张光脚坐在皇位上的照片;比安基尼个子娇小,是个女运动员,在斯坦福时打得一手好冰球,是被“硅谷闲话”网站(valleywag)封为“网络2.0时代的辣妹”(虽然她自己不大愿意承认这一事实)的工薪阶层后代。 安德森想象力丰富,作为公司主席,他能在各种场合即兴演讲,侃侃而谈。由于多年前就意识到网络的非同步性不能充分表达他出色的幽默感,他喜欢在邮件中点缀各种表情让文字更加传神;比安基尼是性格活泼的首席执行官,打心眼里就喜欢在社交网络上交友,喜欢浏览ning上的网站多于独自在家上班。由于曾在一年的时间里每天坚持去“霍比家”餐厅(hobee’s)就餐,安德森曾被该餐厅评为年度最佳顾客;而比安基尼高中的时候就曾在“霍比家”餐厅做过服务员。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不能明确ning到底应该包括什么功能。公司先花了3年的时间用来设计和打造网站的基础平台;之后的一年里,又陆续推出了一些社交应用程序来测试和调整已经建成的模型。面对这一系列简单的应用,迈克尔?阿林顿(micheal arrington)在他的科技名博techcrunch中写下了名为《安息吧,ning》(ning rip)的帖子。“ning根本就已经失去了所有吸引人眼球的特点,没有人会用它的。ning想要吸引到用户的注意力实在是太困难了。” 18个月后,当安德森和比安基尼在短短6个月内便吸引到10万个线上小组后,阿林顿终于改变了当初的看法。“人人都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而ning就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这样的网络。”阿林顿写道,“我在2006年上半年给它宣判了死刑后,这家公司却成功地坚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时我真乐意看到自己错了。” 双重病毒式循环 众所周知,病毒式循环公司仰仗的是组织性的技术。例如谷歌并不是互联网的拥有者(虽然看上去很像),而是在你寻找信息时的帮助者。bebo(博客网站)、facebook、friendster、flickr、myspace和youtube都不创造内容,而是用户添加内容。用不用skype也许是个问题,但如果对方没有用户端怎么办?如果twitter上没有了推友,你还会继续发信息吗?paypal只是一个用来实现网上转账的虚拟银行,它并不发行货币。这些病毒循环公司提供了一个理论上具有无限伸缩性的环境,依靠着大众用户的智慧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素材充实这一空间。用户越多,内容也就越多;页面边界栏上的功能诱惑力越大,公司的价值也就越高。 这样的倍数关系还表现在,病毒式网络的覆盖面越大,其扩张速度也就越快。1万个用户经过一个月的成倍增长后变成2万人;5000万用户翻倍后会成为1亿人。一些互联网上赫赫有名的大企业在经过了这样的病毒式增长后,用户人数直冲云霄,最终出现了市场饱和。正是由于消费者的存在吸引了商家的加入,做在线旧货出售的ebay才得以招揽了更多的买家和卖家,成为如今有名的巨型网络卖场。而在搜索服务之外,谷歌也运用了同样的策略:在它服务的每一组广告下面都设置加入adsense项目的链接,鼓励更多的站长加入(谷歌还会为加入服务的站长给予现金回报,从而进一步扩大病毒效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