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师 品读经典
钱理群
每个人都有两种生活:一是受到具体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偏于物质的日常生活;另一则是超越具体时空的精神生活。儿童的生活空间相对狭窄,就需要通过阅读来扩展他们的精神空间。只要一书在手,就可以和百年、千年之遥,千里、万里之远的任何一个写书人进行精神的对话与交流。而且可以“召之即来”,打开书就是朋友;“挥之即去”,放下书就可以彼此分手:这样的自由和爽快,是最符合儿童心理与学习需求的。正是通过这样的广泛而自由的阅读,就为孩子“打开文化空间,引入文化之门”,使儿童从“自然人”逐渐变成“文化人”,从“自在的人”逐渐变成“自为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阅读教育正在受到动画艺术和网络游戏的挑战。不可否认动画艺术和网络游戏在开发孩子智力、开拓视野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其商业性的批量生产必然带来的精神深度和个性化的匮缺,如果一味沉迷其中,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对此,无论家长和教师都不能采取禁止、围堵的办法,而只能积极地引导,而用有趣味的高质量的阅读来吸引孩子,也许是一个最好的教育手段。
“读什么”,更是一个大问题。鲁迅早就提醒我们,胡乱追逐时髦,“随手拈来,大口吞下”的阅读——这颇有些类似于今天的快餐式的阅读,吃下的“不是滋养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那是有可能使我们的孩子成为“畸人”的。过于追求阅读的通俗化,也会使孩子在智力和情感上永远停留在“低龄”水平上。提倡阅读“经典名著”,就是引导孩子走近大师,和思想和文学的巨人进行精神对话与交流,这就使孩子从生命发展的起点上,占据了一个精神的高地,即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而远望,视野和境界都大不一样,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的。
希望通过“阅读经典名著”的倡导,给家长们提供一个参与孩子教育的途径,期待这套书能够成为家长和孩子课外共读的理想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