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瓶颈发展文化产业 《出版商务周报》:《决定》制定的方向和目标给出版业带来哪些机遇?
童健:《决定》给出版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既是前所未有,也是全方位、综合性的。从宏观层面上,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改革、市场体系建设、政策保障机制、人才队伍等全方位的强大支持。
从微观层面看:
第一,促进出版产品多样化。为出版业做好主题出版和重点出版物、做好文化传承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发展的动力。
第二,增强产业发展的实力。完善政策保障,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决定》明确了 “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五年”,为出版企业立足长远发展目标,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第三,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将有利于扩大出版产品的市场容量。
第四,形成全方位合作格局。国有出版和民营出版的资源合作可以丰富市场可供品种;与影视、动漫、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综合消费主体的合作将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网络科技、it服务商、数字平台等新兴传媒渠道的合作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将不断增强资金投资效益与先进管理理念的吸收引进。
第五,推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第五产业的发展对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素质文化人才的建设产生强烈的需求,有助于推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机制完善和创新。
《出版商务周报》:如何理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童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应具备文化价值和责任的体现与担当,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双轮驱动,比翼齐飞。
文化事业是侧重于公益性、普惠性的,它的发展为文化产品的消费提供了市场、受众和需求导向。文化产业在满足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突出了经营性特点,在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的进程中不断提升规模和竞争力。
从管理体制上看,文化事业实行公益性管理体制,由政府主导;文化产业实行经营性企业管理体制,主体是企业。
《出版商务周报》:将方向和目标转化为具体政策时,你有何建设性意见?
童健:这一轮的税收优惠政策到2012年底到期,当前要尽快明确所得税免税和增值税先征后退优惠政策的延续。
其次,加大对县、乡、镇、村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的投入,完善出版物采购供应目录编制和招投标制度。
三是扶持新华书店网点建设,加大对书店进社区、校园、企业等经营场地的支持和税收政策扶持。
第四,增加主题出版、学术出版、古籍整理以及“走出去”文化活动的政府专项资助,政府引导出版资本参与影视、动漫、广告等多元文化业态的合作经营。
第五,规范市场流通秩序,约束低质、同质化出版物的出版经营,政府管理部门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
第六,明确和加大对国有传统出版企业进入新媒体新阅读领域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
《出版商务周报》: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童健:从企业内部看,主要人才队伍的不足,特别是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缺乏。
从企业政策环境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传媒产业相互分割、区域市场割据等(图书流通市场的区域性,出版集团组织结构的同一性,形成了市场壁垒和产品同质化)从市场环境看,市场存在无序的竞争,诚信体系有待规范。
技术力量和创新能力的不足。传统出版业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技术优势,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
现在政府部门对文化出版企业给予了很大的重视,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但也存在着可以提升的地方,这其中包括企业自身和政策面、管理面两个角度,但我认为目前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政府在政策上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在这方面,有四个字非常关键:简政放权。我们需要认识到,现在的出版企业已经被纳入了市场机制,而不是一种事业单位的运作。
万象城官网的优势与不足
《出版商务周报》: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有哪些优势,还存在哪些不足?
童健:浙江出版集团的产业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主业发展、市场渠道和体制机制上:
首先,有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和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集团拥有编、印、发、供及数字出版、投资置业等产业一体化组织结构。
第二,主业突出。少儿和教育出版居全国领先优势,尤其是在少儿出版领域居于零售市场的领先地位。
第三,发行与市场渠道的优势。发行业务保持领先,新华书店地面店、省外店、网络店已构建起全面的市场销售渠道体系。
第四,体制机制的优势。集团通过战略目标的制定、分解,提升了子公司的执行力。不断加大出版扶持、考核激励、人才建设、万象城官网的文化等体制机制的完善。
集团当前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多元业务的开拓处于起步阶段,数字出版正在逐渐发展,还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第二,市场新书品种发展速度不够快和总体规模不够大,零售市场整体份额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三,库存的增长和库存结构还需不断控制和优化,应逐步通过信息化建设提供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和实时信息。
改制只是成功的一小步
《出版商务周报》:体制改革如何深化和到位才能适应文化的发展?
童健:第一:营造阅读环境。文化体制改革最终要达到文化产品供给和全民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通过政府的引导,主流阅读的倡导,形成全民阅读环境,促进文化消费。
第二:加强投资引导。政府在文化产业规划基础上制定文化产业细分领域的项目指引,促进文化经营资源与资本有机结合,优化投融资环境。
第三:构建市场体系。构建规范、和谐的出版物市场流通环境,打破市场壁垒,强化公众万象城官网的版权意识,形成全民尊重文化产品创作的环境。
第四:注重考核评价。完善现有的产业评价体系,引导出版产业科学发展,评价指标要突出做强做大出版主业的经营属性和文化属性。
第五:完善分配激励。出版业是创意策划为主的内容产业,人才的流动与产品线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建立健全合理的考核分配机制,留得住人,能激励人。
《出版商务周报》:结合集团自身的情况,你认为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童健:成功的关键一是有创意策划和经营管理人才;二是政策,明确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加资金扶持。三是激励,科学合理的考核分配体系;四是更多的图书选题资源和多元经营项目资源。
四年前,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完成了改制,但我认为事业转企业的改制只是成功的一小步。接下来怎样深化企业内部机制体制改革、怎样做好出版结构调整等问题才是重中之重。事业单位最大的缺陷是缺乏活力,员工容易缺少创新和动力。而企业在市场机制的激发下,从上到下都充满了动力,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市场的作用下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和内容提升。
转企改制并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新的起点。事业转为企业有时间表,而改制后的深化改革并没有时间表,也很难以时间衡量。企业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推进整个发展过程,随着市场的变化来进行自身的革新。目前我们看到,大量的企业只停留在第一步,但没有做到企业真正应该做到的事情,深化远远没有完成。
《出版商务周报》:“走出去“应该如何加强?
童健:第一,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集团“走出去”工作的本土化步伐,积极探索海外投资的商业模式。使海外板块成为集团新的产业增长点。
第二,加强出版的内容建设,创新和优化选题结构,强化原创意识,加强六条产品线建设,为“走出去”提供更多的活水源头。
第三,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强集团的发展活力。在体制机制、企业管理和人才建设上与国际接轨,打造一个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具有更多国际元素、参与国际图书市场竞争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