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此次的调研,我们了解到“农家书屋”工程已经在浙江的农村中扎根生长,农民喜欢这种送文化到乡镇的活动。但由于城乡的差别,农家书屋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比如镇上的“农家书屋”主要借阅人群为青年人,在基层村则主要为村民和留守老人。在基层村因为更贴近底层的农民百姓,对图书的要求更细化,更直接。通俗易懂,简单实用,价廉物美的小手册,有针对性的科技读物,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音像制品是他们最渴望拥有的“三农”出版物。
“农家书屋”工作人员在与我们的交流中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农家书屋”已经建起来了,这2年政策扶持,每年财政都有专项的补贴用于购书,一旦“农家书屋”工程结束以后,政府是否还能像建设初期一样进行持续的资金投入,每年增加新的图书品种?一些报刊杂志和图书今年进来了,后续的延伸产品和期刊来年农民读者想要借是否还能看到?农村读者的阅读习惯被培养起来了后续的新书将如何补充进来?等等。
由此,我们也在不断的思考,“三农”图书的选题策划中不仅要考虑到贴近读者需求,还应考虑到乡镇和基层村之间的差异,推进城乡的协调发展,保障乡镇和基层村民的文化权益均衡共享。对“农家书屋”的供货以及后续服务也应该是我们应当重视的问题。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出版城乡居民都喜闻乐见的图书是我们的目标。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