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下午,“最美浙江人·时代的先锋”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党课首场报告会在杭州举行。
浙江在线06月21日讯 在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到来之际,昨天下午,“最美浙江人·时代的先锋”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党课首场报告会在杭州举行。
报告会上,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医师万少华、台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王盛、云和县紧水滩镇梓坊村党支部书记林宗平、原淳安县纪检干部余延安的同事严一婷、杭州市下城区文晖街道彩虹人生党支部书记兼“绿色浙江”秘书长忻皓等五位报告人,做了首场报告。
另外,还有10位先进人物也将参加此次巡回党课报告。包括胡照霞、王光明、蓝学许、马长林、骆叶青、杭兰英、劳光荣、楼宝、吕义聪等。
据了解,首场报告会后,巡回党课报告团将分三组赴全省11个市、有关高校、企业开展巡回报告。通过先进事迹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见贤思齐、对标赶超,营造学先进、见行动、争优秀、比贡献的浓厚氛围,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检工作16年没有办过一件错案
人物名片:台州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公诉一处副处长王盛
主要事迹:从检16年来,办理了700余件刑事案件,没有一件错案,始终把提高办案质量作为不变的追求。今年“五四”青年节,获“全国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
从大学毕业进入台州市检察院从事公诉工作到现在,一晃16年。“要当好一名检察官,光有一腔热情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更要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王盛这样说,也这样做。
报告中,他回忆了不少往事。2011年,王盛经办了一起集资诈骗案件,案件判决后,20多名被害人的损失无法挽回,他们向王盛求助。本来案子结了,工作就算完成,追偿并非其职责范围。“但是,当我看到被害人无助的眼睛,我不忍拒绝。”经过多次与侦查机关沟通,同时,考虑到受害人路途遥远,于是王盛一有进展就主动电话联系他们,以免来回奔波。事后,这些被害人多次打电话来表示感谢。
“我是一名普通的检察官,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在我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检察官,他们用默默的坚守和无悔的奉献铸就了我们胸前庄严的徽章,他们才是最美的检察官。”王盛说道。
救助烂脚老人抚慰不能忘却的民族伤痛
人物名片: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医生万少华
主要事迹:他不仅是一位医生,也是衢州“日军细菌战烂脚病医疗救助队”的队长。带领一支医疗团队治疗一群“烂脚病”老人,抚慰一段不能忘却的民族伤痛。
2009年,浙江省民政厅在柯城区开展了细菌战“烂脚病”患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万少华成为了这个团队的队长。从那以后,他和团队的医护人员一起,走上了为“烂脚病”老人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征程。
八年来,他们的团队跑遍了柯城的山山水水,行程5万多公里,为辖区内每位“烂脚病”患者建立了病历档案,上门换药2000余人次,发放药品、电话随访2200余人次……
万少华回忆起自己的经历:“那次,我们去给一个叫刘四古的老人换药。推开老人家里半掩的大门,一股让人窒息的恶臭扑鼻而来,在屋子的角落里,我们看到了瘦得像皮包骨的刘四古老人,正蜷缩在床上。而老人的腿,因为肿得流血流脓,什么都没穿,就这样裸露着。我看见老人烂腿的痂皮下,好像蛆虫在动!”说到动情之处,他有些梗咽。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万少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现在,这些老人的烂脚都有了明显好转,伤口变小了,也不那么臭了,老人们也敢走出家门了。万少华表示:“救助这些烂脚老人,不仅仅是在治疗他们肉体上的病痛,也是在抚慰他们精神上的创伤;不仅仅是在做一件好事,更是在抚慰一段不能忘却的民族伤痛。”
“只要在岗一日,就要尽责一天”
人物名片:淳安县纪委案件审理室干部余延安
主要事迹:从事纪检工作十多年来,他审理的700多件违纪案件,没有一起申诉复议;他撰写的案例分析,被杭州市纪委列入十大典型案例;他编写的审理模拟案卷,是全县纪检干部培训的必备教材。
14年如一日,余延安默默坚守在反腐败斗争的最前沿,书写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余延安的同事严一婷在做报告时回忆,2015年7月,淳安县姜家镇上玉泉村多名村干部违规套取工程款支付烟酒开支,镇纪委立案审查,上报到县纪委申请协审。上报4件案子被余延安退回了3件,理由是“处理偏轻”。在他看来,“村支书带头顶风违纪,村委会主任共同参与、村监会主任监督失职,性质恶劣,必须从严处理。”
在他的坚持下,姜家镇党委按照县纪委提出的协审意见,对违纪党员干部进行了从重处理。随后,他还专门给镇党委书记打电话,详细解释了定性量纪的原则,把加重处理的压力揽在自己身上。
今年1月16日,余延安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去世。5月11日,省纪委作出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开展向余延安先进事迹学习活动的决定。
要致富先修路贫困村摇身变成旅游村
人物名片:丽水市云和县紧水滩镇梓坊村党支部书记林宗平
主要事迹:带领梓坊村走向绿色发展之路,终于使梓坊村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实践样板,获“丽水市十大美丽乡村”、“全国文明村镇”,村党支部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梓坊村曾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不通电、不通路。林宗平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主任,他拍着胸脯许下诺言:“我要让乡亲们富起来!让梓坊村美起来!”
一切都要从一条路开始讲起。2006年,他与村两委干部一起部门、农户两头跑,用最短的时间圆满完成了政策处理工作,确保全长14.5公里、全县最长的康庄公路无障碍施工。“这之后,我想到我们村不是还有4个自然村处在深山老林里?如果把它们整村搬迁下来,不仅可以改善乡亲们的生活条件,还可以减轻生态压力,保护我们的山林资源。”林宗平说。
于是,他自掏腰包,组织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开阔大家的视野。终于,乡亲们终于心动了。4个自然村的村民,都在同意搬迁协议书上签了字。2009年6月,梓坊新村顺利开工。
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梓坊村前面就是云和湖,后面是近万亩的生态公益林,林宗平介绍,“当时,云和县被列为全国农村扶贫改革试点县,我们盘活沉睡的村集体公益林资产,贷款发展乡村旅游!”就这样,村里先后建起了11家民宿,生意十分红火……
说起未来,他意气风发,“当前,我们村党支部正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针对村庄发展短板,规划投资5000万元,努力把梓坊村打造成3a级景区,让更多的游客享受这里的好山好水好空气。”
毕业后做专职环保志愿者以身践行治水梦
人物名片:杭州文晖街道彩虹人生党支部书记、“绿色浙江”秘书长忻皓
主要事迹:成立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浙江”,担任杭州市民间总河长,80后忻皓与政府河长沟通策划,和媒体朋友共同关注,和治水企业们商量对策……为治水倾注了不少心血。
忻皓是个80后。16年前,他还是浙江大学环境专业的大一学生。参加一次环保活动时,发现不少河流遭受到严重污染,不仅垃圾成堆,甚至发黑发臭。
“我第一次意识到了我身上的责任。”忻皓说。那一年,他和他的老师一起成立了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浙江”,希望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保护浙江的青山绿水。
毕业后,他选择成为一名月薪800元的专职环保志愿者。2008年,忻皓带着治水梦,赴美攻读硕士学位。留学期间,他发现在加勒比岛国海地大地震的救援中,一款叫ushahidi的地理信息平台发挥巨大功效,使很多生命得到及时的救助。“看到这个消息,我眼前一亮,这个系统有强大的交互性,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如果能够用于河流保护不出很合适吗?”忻皓说。
在同学们支持下,他利用ushahidi平台开发“钱塘江水地图”公众协作互动环境信息平台,普通公众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污染举报并实时呈现,便携执法部门查处。这个项目成为了忻皓的毕业课题,也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奖项等奖项。
2011年5月,硕士毕业,他回到绿色浙江。2013年11月,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强势推出了“五水共治”重大决策,吹响了浙江全面治水的号角。
此后,绿色浙江举办的“吾水共治”主题活动推动杭州的47条河道有了56位民间河长,而忻皓则成为了杭州市民间总河长。
与政府河长沟通策划,和媒体朋友共同关注,和治水企业们商量对策……“当我们看到一条条河道从黑臭变清澈,越来越多的百姓对周边环境改善点赞,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解了为何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时,我终于感受到了青年党员的价值,那就是改变生活、改变世界。”忻皓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