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那曲(最美基层干部)
——记援藏干部王越剑
浙江省第七批援藏干部那曲县委常务副书记王越剑
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人民日报》(2016年07月12日 09 版)
王越剑(中)帮助村民发展黄蘑菇产业。
资料照片
他完成西藏那曲县首批8个小康示范新村的建设,让农牧民住上了新房;他在海拔4500米的那曲种出了草莓、白菜,找到了一条致富路;他为55个唇腭裂儿童实施的“微笑工程”,让这些曾羞于见人的孩子们获得了新生……
三年援藏,浙江省第七批援藏干部、那曲县委常务副书记王越剑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援藏资金80%以上用于民生
2013年7月,任那曲县委常务副书记仅4天,王越剑就召集分管部门开会,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密集的下乡调研,也成为他迅速融入当地的方式。最终,他和援藏队友确定了20个援藏项目,8000万计划内援藏资金的80%以上都用在民生方面。其中,小康新村项目就几乎占了全部资金的一半。
香茂乡2村距离那曲县城70公里,也是王越剑确定的8个小康示范村之一。走进新建成的“钱江新村”,街道整洁、房屋宽敞,村里的活动中心还新装了健身器材,几个小学生开心地追逐打闹。村民珠扎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没有硬化道路,一下雨就泥泞难行,而且到处都是牛粪、垃圾,现在村里完全换了样子。村民们新建的住房也实现了人畜分离,干净卫生。“王书记说让我们尽快住新房,没想到不到一年就兑现了。”
在藏3年期间,王越剑坚持每周两天以上下乡调研和走村入户。每到一个乡,必进医院、学校,必进村委会和牧民家里,看望慰问贫困户。油恰乡冬热隆村村民洛桑,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家人租住在邻居的房子里,妻子生病在床。王越剑了解洛桑的状况后,主动与其结对认亲,并坚持每个月送去生活物品。每到中秋节,他都要到县敬老院,和老人们一起过节,给他们带去慰问品,同时关心他们的生活,并自掏腰包为瘫痪的次宗老人购买自动轮椅。3年来,王越剑资助贫困家庭、困难学生5万余元。
为帮助那曲县特困家庭,王越剑牵头设立了那曲县首个爱心慈善超市,并命名为“杭嘉爱心超市”。现在,爱心超市已开到7家,除了承担助贫帮困的渠道外,还将是那曲县定向捐赠、精准捐赠的一个公益平台。爱心超市共为特困居民发放了爱心券20万元。王越剑还创建了“爱在那曲”公益平台,社会公益人士和企业将捐赠资金不断汇入。目前,“爱在那曲”公益专项已收到捐款达50万元。
产业援藏变“输血”为“造血”
走进那曲县郊外的浙江援藏产业示范基地,一座座蔬菜大棚沐浴着高原的阳光。大棚内,鲜红的草莓点缀在绿叶中,让人垂涎不已。
援藏之初,得知那曲90%以上的蔬菜水果都靠外运,而拉萨、日喀则的种植业已具规模,王越剑想着能否在那曲也搞果蔬种植,解决当地蔬菜匮乏的现状。当时,很多当地干部都认为这太过天真。王越剑却不服气,为此他专门邀请技术人员在那曲选址、试种,并协调援藏资金进行规划。
经过近两年的反复试验,去年11月那曲县试种草莓成功,这是在高原4500米的地方种植出的第一颗草莓,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说,王越剑不仅创造了高原的奇迹,更让干部群众看到了希望。而基地种植的白菜、西红柿也端上了餐桌,让很多生平第一次吃到本地菜的藏族干部感慨不已。
黄蘑菇是那曲特产,原先只是在每年的7、8月份由当地农牧民捡来后沿路叫卖,一斤10到20元,有时辛苦一天却收入寥寥。“要提高黄蘑菇的价值,就必须搞深加工、产业化,打响那曲黄蘑菇品牌。”王越剑从浙江招商开办了黄蘑菇加工公司。在收购季节,他亲自跑到各个乡镇向路边的牧民动员并采购,经常在厂里待到深夜。该公司当年收购黄蘑菇2万余斤,经烘干包装后,价格翻了15倍,为当地增收100余万元。
让55个唇腭裂儿童重绽笑容
那曲镇霍仁村5岁的泽朗次仁,曾经非常怕见生人,甚至于在家里都不愿照镜子。原来,泽朗次仁一出生就有严重的唇腭裂,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敏感。“一看到镜子就哭闹,家人也跟着发愁。”父亲扎西次仁说。
一次走访中,王越剑了解到这一情况,当即决定要帮助泽朗次仁一家走出困境。他没有只将目光锁定在泽朗次仁一个人,而是将整个那曲县唇腭裂儿童纳入救助范围。通过一个个电话、一次次走访,最终确定了55名需要手术治疗的唇腭裂儿童。王越剑找到专门为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提供免费手术和治疗的慈善机构“中国微笑行动”组织,并得到武警西藏边防总队医院的大力支持。
经过3年的努力,那曲县55名唇腭裂儿童全部得到免费救治,久违的笑容重新绽放在孩子和家长们的脸上。扎西次仁兴奋地告诉记者,儿子泽朗次仁现在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这多亏了王书记,不仅治好了我的孩子,还挽救了我们一家。”在王越剑的努力下,“中国微笑行动”也与那曲地区签署协议,计划在未来3年里,为那曲地区所有唇腭裂儿童提供免费治疗。
王越剑还把教育援藏与公益活动相结合,先后实施了“让每个教室都有图书角”“书香飘向那曲”和“助力那曲教学系统”等20余次公益助学活动,为那曲县捐款物3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