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县于东汉建安22年的浙江常山,迄今已近1800年。千百年来,常山大地上滋养了大批的名人贤士,孕育了大量的名胜民俗,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历史。但目前,在常山,还没有多少人文类图书出版,一些珍贵的史料、名胜、典故等都未见付诸出版,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寻访相关作者,了解常山县对这方便资料的整理情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书稿终于成熟。
作者阵容:生于斯,长于斯。对家乡的热爱是出自内心的,对家乡的了解是知根知底的。因此,我们所约稿的30名作者绝大多数来自常山本地,且多年来一直在常山工作。其主编王有军为常山县社科联主席,多年来一直从事常山当地的文化发掘、整理工作,专注于地方人文普及,曾获浙江省社科普及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社科系统先进个人、第二届衢州市文化人才“香樟奖”等荣誉称号。
至今记忆犹新的是王有军对书稿写作及修改的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为了使该书体例格式相对统一,王主编对每篇文章都仔细研读,对于其中的一些人文典故、历史事件以及考证结论等都作了仔细核对,包括一些文字及措辞的修改、与每位作者的沟通交流,均亲力亲为。书稿从初稿到交付出版社,王主编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整理编排、校对核实,体现了他的严谨作风。
内容组成:四大板块,全面细致。为了便于归类,我们把全书分为《名人轶事》《名胜古迹》《民间传说》《风土人情》四大板块。
提起名人,在常山,有佛学修为高深的四十一世桂琛禅师,他是杭州灵隐寺宋朝第一代住持永明延寿大师的大师祖;有一门十进士的王介家族,王介“学识渊博,善于文辞, 性负气,喜直言,专交贤豪名士”;有南宋中兴贤相赵鼎,他也是衢州历史上的第一位宰相,后因秦桧迫害,客死海南;有三清山道教的中兴者詹碧云道长等。
说到名胜,这里有衢州的母亲山——三衢山,“衢州”之名即来源于此山。《元和郡县图志》中有衢州“以州有三衢山,因取为名”的记载。三衢山中有“铁面御史”赵抃隐居苦读之所——赵公岩,有唐代的名刹石崆寺和万寿寺,更有常山县城标志性的文峰塔。
当然,常山不缺少传说,最著名的,或许就是被誉为常山版“梁祝”的王琼奴与徐苕郎的爱情故事,宋代祝穆《事文类聚》提及其事迹;明代李昌祺的《剪灯余话》,清代靓芬女史的《女聊斋志异》等古籍都详细记载了王琼奴和徐苕郎的爱情传说。其余,有济公与展衣山的传说、知恩图报的浮空仙神话等,都在常山这片沃土上代代相传。
而讲到常山的风土人情,就不得不提到常山的胡柚、石头了。另外,常山还有列入明代贡品的银丝索面、延年益寿的山茶油等。
装帧形式雅致精美,主题清晰。该书在扉页前面做了8个彩插,将一些幸存的文物古迹、经典的民俗传承图片作精彩的展示;内文中,每篇文章的标题前面放一幅与主题相关的线描图,并在标题下面放一段引言,这样使整个版式美观大方又保留了浓浓的人文气息。
有一种幸福,叫做“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今,山水易见,乡愁难觅,相信,《一本书读懂常山人文》里,一定有撩拨你心弦的那几缕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