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万象城万象城官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相关资讯
发布时间:2010-01-29
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的多项关于产业振兴的前瞻性的引导政策,正吸引着无数活跃在中国市场的投资者的眼球。1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2010年“1号文件”,使得中国出版业的节奏再次紧张。日前,清科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出版业政策性拐点已经显现,相信随着该行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升,将促使更多元、更庞大的社会资本进入出版业。
2010年1月由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即2010年“1号文件”,被业内诠释为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段宁宁认为,在出版业体制改革和重组中将对投资者显现出更多的投资机遇,而出版业也需要更广阔的融资渠道。
从中国出版业的市场体量来看,新闻出版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拥有报纸1943种,期刊9549种,图书出版单位580家,音像出版单位378家,网络出版企业195家。全国共有国有、民营、外资、合资发行企业12万余家,印刷复制企业18万余家。图书品种从1978年的1.5万种增加到2008年的27.41万种,报刊品种也增加近10倍。图书和报纸发行总量、电子出版物品种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印刷业居世界第三,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
从当前出版业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正处于传统出版与数字化出版相互结合、相互交叉和相互促进的转型期。在以图书、报纸、期刊出版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保持一定高度的增长之外,清科研究中心分析,以网络游戏、数字出版、手机出版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发展势头已超过传统产业。以数字出版为例,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200亿元人民币,2007年为360亿元,2008年达到530亿元,2009年预计为750亿元,3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6.2%。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文化蓝皮书》指出,未来五年,将有超过30%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阅读电子书和数字报,由图书馆等机构用户采购的电子书、数字报的规模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由网民和手机用户带动的电子书、数字报内容销售及广告收入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对于一向看重行业总体市场规模、崭新商业模式、行业未来巨大发展空间的创投机构和私募机构而言,中国的出版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朝阳产业。
|